賴振元
-
49
-
512018-09-26共享經濟這個名詞最近幾年很常聽到,從共享汽車的Uber,到共享房屋的Airbnb,熱潮都從全球吹到台灣,這些共享經濟的平台也創下驚人的市埸價值。不過走在市場前端的共享經濟,不論是Uber還是Airbnb,在世界各國包括台灣,都衍生無法可管,安全性遭到質疑和如何繳稅等各種爭議。
以Airbnb為例,最近兩年隨著陸客團減少,來台旅客有八成都是自由行,住宿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化,共享房屋的概念也出現更多型態。在Airbnb這個平台上,光是大台北地區就有八千多個房源,其中有許多還是非法的日租套房。
到底共享房屋是真共享,還是遊走法律灰色地帶的危險住宿,也引發爭論。立法院新的會期開始,合法旅館業者就呼籲應該修法重罰違法房屋共享,到底共享房屋在台灣的現況如何?該不該修法?
第564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452018-08-20高齡社會和少子化是一體的兩面,台灣今年上半年,出生人數只比死亡人數多17人,即將進入人口負成長的時代,政府推出了托育新制,希望能解決少子化問題。
目前台灣生育率只有1.13%,除了澳門及新加坡外,是全球第三低的國家。如何挽救生育率?除了改善青年低薪高工時的結構性問題,完善的托育環境也是重要的一環。
行政院推出的準公共化托育政策,8月1日上路,私人托嬰中心及保母,只要跟政府簽約就可以加入準公共化的行列。父母選擇這些地方托兒,將可以獲得每個月六千元的補助,甚至有些縣市加碼到八千元。不過政策才上路,就引起保母、托嬰中心甚至家長的反彈,到底準公共化是什麼?這個政策問題在哪裡?準公共化跟真正的公共化又有什麼不同?
第559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472018-07-09
-
392018-07-02《高中生的抉擇》
大學指考剛結束,又有一批高中畢業的新鮮人即將進入大學,但台灣高等教育環境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除了少子化生源減少,這兩年中國大陸積極向學生、教授招手,甚至祭出惠台措施,鎖定最頂尖的高教人才。
獨立特派員推出高教西進選擇題的特別報導,走訪台灣、香港、廈門及上海,深入兩岸三地的大學,從升學、就業、以及師資爭戰的不同層面,來檢視這波高教西進造成的效應及影響。
獨立特派員記者跟著高中畢業生的腳步,實地採訪台生在廈門大學的面試現場,原本要招收20人的廈門大學,卻吸引128名台灣高中生,而且幾乎都是各縣市第一志願的高材生,自掏腰包、飄洋過海參加面試。
我們一起到現場看看學子們18歲的抉擇是什麼?同時聽聽家長的心聲,也探究這波連監察院都警告教育部必須正視的西進潮,將如何影響台灣。
《學業交叉點》
當越來越多優秀的高中畢業生選擇出國,台灣的高等教育素質難免受到影響,而這群學生未來有沒有機會回台貢獻所長,也攸關台灣未來的競爭力。這些出國念書的學生畢業後會選擇在哪裡就業發展呢?他們考量的因素有哪些?
獨立特派員透過兩岸三地,七個年輕人的故事,發現選擇出外求學,除了中國大陸的學費、就學環境都具有吸引力之外,最大的原因還是看好未來的就業市場。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年輕人就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甚至已經向下延伸到求學階段就得實習,才可能取得職場的入場券。
第552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35
-
462018-05-14台灣一旦出現世界冠軍,不僅是個人、產業或整個社會都覺得與有榮焉,而最近出爐的是電競世界冠軍陳威霖。
過去很多家長不鼓勵孩子玩電玩遊戲,不過隨著時代產業的改變,電玩產業有了全然不同的面貌。台灣去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將電子競技列入運動產業,電競更是2022年亞運正式比賽項目,到底電競是在競什麼?台灣目前電競產業又發展得如何?
我們先從螢光幕前最受矚目的電競冠軍看起。陳威霖這一位畢業於台大,奪下爐石戰記世界冠軍,抱回七百萬台幣獎金的選手,背後經過哪些努力?很多年輕人嚮往的職業戰隊,他們過的又是什麼樣的生活?當選手面臨職業生涯的抉擇,又要面臨什麼樣的掙扎與考量?
第545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42
-
42
-
422018-02-05《花蓮強震夜》
東台灣深夜地牛翻身,全台餘震不斷,花蓮市區災情慘重,包括統帥飯店、雲門翠堤大樓等四棟建築物倒塌,搜救行動持續在進行當中。這場發生在深夜11點50分,芮氏規模6.0的地震,震央在花蓮近海,地質專家研判是貫穿花蓮的米崙斷層錯動所引起。而2月4日晚間花蓮近海已經發生過一起規模5.1的地震,就是這起地震的前震。由於餘震非常頻繁,氣象局表示不排除未來還可能引發更大地震。
《206啟示錄2.0》
兩年前,南台灣發生了震央在高雄美濃,造成117人死亡的南台大地震,是繼921大地震後最嚴重的地震。而2月6日花蓮強震再次造成重大災情,這是巧合嗎?能不能有更科學的方法精確預測地震?地質學家指出,環太平洋地震帶已經進入了活躍期。和地震共存,是台灣人民必須正視的事實。如果我們將時間軸拉長來看,過去113年來,台灣發生過13次大地震。
內政部統計,全台超過三十年以上的老屋,有370萬戶,它們的耐震係數都不足。尤其是台北,像這種四、五十年的老建築總共有5萬3千棟。國家地震研究中心曾經估算,如果台北發生了像這次花蓮地震般6.2以上的地震,將有1850棟的房子會倒塌。為了確保民眾住的安全,營建署決議對民國88年底前興建的住宅,給予健檢補助。未來政府要如何輔導耐震力不足的住宅進行補強或拆除重建,是一場和時間賽跑的挑戰。
《挑戰‧蘇花改》
對東部地區花蓮台東的民眾來說,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一直是他們心中的最痛。這一次花蓮強震也造成台九線蘇花公路一度中斷,和中到崇德有零星落石,經過搶修,在3點55分恢復通車。蘇花公路每逢地震豪雨就坍方,地方人士訴求建蘇花高速公路,卻因為環保問題爭議多年,最後行政院核定以改善山區道路的方式進行工程,也就是目前俗稱的蘇花改。
蘇花改分成三段施工,蘇澳到東澳、南澳到和平以及和中到大清水,蘇花改工程行經十四個斷層帶,工程單位採高標準設計,除了避開易坍地段,也加強防震設施,能夠抵抗震度七級的強震。其中A段也就是蘇澳到東澳的9.7公里,歷經五年多的施工,2月5日通車了。其他的南澳到和平以及和中到大清水,則預定要到108年底才能完成。現在通車的A段,2月5日剛通車就面臨地震的考驗,到底這段新的公路如何對抗強震豪雨?未來還面臨哪些困難及挑戰?
第531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56
-
45
-
462018-01-01性教育對五六年級生來說,就是尷尬的國一健康教育第12-14章,有的老師課文念過,有的是連上都沒上。後來實施九年一貫及十二年國教,台灣的性教育教學現場,卻因為師資不足,有近九成被配給其他科目老師上課。
桃園市壽山高中有一位健康護理老師,設計了一整套教性教育循序漸進的課程。而為了幫學生建立對於愛與性的價值觀,他引進了電子寶寶。別小看這個擬人化的電子寶寶,它可是高科技的產品,內建許多感測器。
像是頭部和頸部感應器,可以偵測搖晃或拍打小孩的力度及姿勢正不正確;溫度及尿布感應,照顧者必須要定時更換適當衣服及尿布;餵食感應可以看照顧者有沒有定時餵電子寶寶吃飯;當然還有逼真的不得了的哭聲。如果沒有做好以上這些事項,電子寶寶還可能失去生命跡象甚至死亡。
這種在國外,被用來教育護理人員及新手爸媽,如何照顧新生兒的教具,現在被應用在健康教育課程上,讓學生透過週末42小時的照顧,深刻體驗什麼是愛,什麼又是必須負責任的性。
第526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40
-
48
-
412017-10-30捷運已經成為許多都會區民眾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然而我們今日所享受的便利,卻有一群工人付出了終身健康的代價。20年前一群曾在台北捷運工作的工人,近期內將由律師代表,對台北市捷運局和新亞公司提出告訴。
因為當年捷運部分路線採取壓氣工法,工人深入地底工作,卻沒有經過足夠的減壓過程,導致許多人罹患了終身無法根治的潛水夫症。潛水夫症又叫減壓症,捷運工人在高壓的環境下工作,體內儲存過多的氮氣來不及排出。氮氣如果累積在骨頭,可能造成骨頭發黑壞死,也可能累積在身體各組織部位。一旦發病,疼痛難耐,嚴重者影響行動能力,甚至癱瘓。
雖然先後有兩批罹病工人和日本承包商青木公司達成和解,但是第三批工人卻因為青木公司提高了和解標準,成了被遺忘的受害者。
第518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