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羅盛達
攝影記者
報導
羅盛達
87
人物故事
文字:尹雯慧
攝影:羅盛達
2021-09-22
青年總舖師之路
提到高雄內門,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總舖師的故鄉」。平均每五戶,就有一戶以辦桌為職業。從1970年代開始,不僅培養了許多名聞遐邇的總舖師,在激烈競爭中打響自己的名號,同時也擦亮家族招牌。
根據歷史文獻,台灣的辦桌可以追溯至清朝時期,隨著閩廣移民的移入而出現,如今已成為最能代表台灣常民文化風貌的一環。
不過總舖師的手藝要傳承下去,也得面對新時代的挑戰,返鄉青年夫妻李芝瑜和呂昭輝就是創立新品牌的青年總舖師,儘管經營時間不長,在業界卻已小有名氣。他們如何在古老的傳統價值裡尋找立足之地?又如何在突破框架帶入創新理念的同時,向過去致敬?
第717集
文字:
尹雯慧
/ 攝影:
羅盛達
34
土地環境
文字:萬真彣
攝影:羅盛達
2017-03-27
返鄉築夢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一隻母雞呢?是廚房裡的食材,還是下蛋的工具?67年次的楊環靜在澳洲打工換宿時,發現雞原來也可以是寵物。當她返鄉,便以寵物的態度來對待她所放牧的雞。雖然成本高昂,但楊環靜希望透過一顆雞蛋表達人和動物彼此應該互相尊重的理念。
同樣是返鄉青年,攝影記者鍾士為因為長年牽掛逐漸凋零的美濃老家,在接收了爺爺奶奶的老三合院與菸樓後,請來老師傅以古法修復。兩年之間南北奔波,才終於打造出以黑膠唱片收藏為特色的文創風格民宿。讓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年輕人,如何兼顧夢想與現實?
第468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羅盛達
33
土地環境
文字:萬真彣
攝影:羅盛達
2017-03-27
咱的鄉,我的事
台灣從1993年開始推廣社區營造的行動與概念。二十幾年後,社區營造遍地開花,卻成效不一,是否真的能促進地方永續發展,還有待進一步檢驗。
在金門,有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5歲的年輕人,組成了「村落島嶼社區發展協會」,以志工的身分,帶動社區活力,甚至自掏腰包辦活動,活化閒置的公共空間。雖然滿腔熱忱,但他們卻也面臨到,村民對空間使用方式有著不少分歧的意見,讓我們一起到金門,觀察這一場青年返鄉做社區營造的機會與挑戰。
第445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羅盛達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