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黃政淵
攝影記者
報導
黃政淵
101
社福弱勢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4-12-18
愛說話的眼睛
重度肢體障礙的孩子,大多伴隨語言障礙,沒有口語說話的能力。他們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沒人知道。但現在台灣有一群老師,讓重症孩子們可以透過眼動輔具說話。孩子們用眼睛看著螢幕,螢幕下方的儀器會追蹤眼球動向,就可以操作電腦、打字與他人溝通,甚至還可以上網自主學習,讓這群孩子有翻轉人生、決定自己命運的機會。不過目前眼動課程的資源和師資都不足,身障平權這條路,還需要更多人同行。
第882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90
社福弱勢
攝影:黃政淵
2024-09-11
慢飛天使的新心劇團
有身心障礙的慢飛兒,他們的成長過程,比一般孩子還要辛苦,要不斷地復健、學習和治療,幾乎很難有餘裕去學習才藝。
但台灣有個劇團就提供了慢飛天使一個舞台,孩子們能在劇團裡學到各種雜技,不但有助他們的肢體發展和專注力,還能站上舞台表演接受掌聲,甚至參加比賽,自我肯定。
而未來,慢飛天使們也可以帶著這一技之長,從事藝術表演工作,自食其力,活出自己的人生。
第868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77
社福弱勢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2-12-14
金門輔具情
偏鄉地區的身障者,或需要輔具的長輩,時常會因為維修輔具的問題,感到困擾。原因是輔具廠商往往因為利潤考量,不在需求量少的偏鄉設置店面或維修部門。
例如離島金門,當地有些年長的居民,早年因為踩到地雷造成肢體損害,需要輔具,但當地沒有輔具廠商的維修中心,他們往往為了修一個小零件,甚至只是一顆小螺絲,就得搭機到台灣本島。不僅耗費時間金錢,對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來說,更添加許多困擾。該如何解決?
第780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63
司法人權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0-04-01
投保,無障礙?
身障人士因為狀況特殊,在投保時常被額外要求要體檢、加保費等事項,諸多限制的門檻,讓他們常碰保險公司的軟釘子,成為保險孤兒。
評估目前商業保險市場,身障者投保醫療險或失能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意外險則要根據身體狀況而定。尤其,視力障礙或是肢體障礙者,被拒保的機率非常高,即使核保過關,意外險的保額也被拉得很低。
根據統計,全台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共117.4萬人,占全台總人口的5%。壽險公會也指出,2019年壽險業承保身心障礙者,比2018年成長了超過10%,投保成功率依舊明顯偏低。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不公平的狀況,又該如何改善呢?
第640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