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萬真彣
文字記者
報導
萬真彣
108
科學新知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5-03-05
AI虛擬人出任務
藉助建模與動畫技術,以及會深度學習的大語言模型等科技,現在很多領域都會創造AI角色。例如醫療界已經有AI衛教師,可以用族語來跟原住民溝通;媒體界也將有AI手語新聞主播,可以報氣象,甚至在重大災難時,即時用手語傳達逃生訊息。這些AI角色是怎麼生成,又是如何和人類協作,執行任務。
第892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84
體育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1-10-27
原鄉孩子體壇夢
今年的東京奧運台灣創下佳績,這次68位選手中,有13位是原住民,占了參賽總人數20%,尤其郭婞淳及楊勇緯,分別獲得金牌及銀牌的佳績,讓台灣人振奮。
原民選手是台灣體壇重要的養分,體育署在2012年時推出「培育優秀原住民族學校運動人才執行計畫」,執行9年後,成果如何?又有哪些進步的空間呢?
第722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12
司法人權
系列報導:如何守護原住民傳統文化與領域
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
文字:萬真彣
2017-03-23
獵人無罪
原住民千年的文化中,與山林的連結不只是居住,而是分享與共生。尤其狩獵,不僅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更包含精神層面的意義。但獵人、警察和法庭之間的糾紛,卻不斷上演,打獵孝親的布農族獵人王光祿,甚至被判三年半有期徒刑。
台灣法律再次重創多元文化和部落尊嚴,我們要思考的是,現行法律的邏輯,放在原民文化的脈絡中是否合理?
第435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鄭凱文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