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萬真彣
文字記者
報導
萬真彣
70
社福弱勢
文字:萬真彣
攝影:黃政淵
2020-10-28
有故事的臉
人們的臉,通常是給人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的憑據。在這個習慣以貌取人的社會裡,外表長相的差異,常會帶來不一樣的人生際遇。面貌姣好通常比較受人歡迎,但外貌與人不同的人,卻常吃悶虧。
根據陽光基金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台灣,每八人中就有一人因外貌,遭受不友善對待,像是被取笑、批評、取不喜歡的綽號等。容納多元是台灣不斷進步的價值,外貌並不代表能力或人格,如果能以同理心,多點尊重,許多憾事和傷害就不會存在。
第670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黃政淵
17
司法人權
系列報導:如何守護原住民傳統文化與領域
系列報導:從歷年重大司法案件,看司法改革的關鍵進程
文字:萬真彣
2017-03-23
獵人無罪
原住民千年的文化中,與山林的連結不只是居住,而是分享與共生。尤其狩獵,不僅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更包含精神層面的意義。但獵人、警察和法庭之間的糾紛,卻不斷上演,打獵孝親的布農族獵人王光祿,甚至被判三年半有期徒刑。
台灣法律再次重創多元文化和部落尊嚴,我們要思考的是,現行法律的邏輯,放在原民文化的脈絡中是否合理?
第435集
文字:
萬真彣
/ 攝影:
鄭凱文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