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斜塔
政治經濟
攝影:周明文
AdminAdmin | 2017-03-28
有句話說:「健保好,台灣健保特別好,大病小病通通保。」這是形容健保低保費,卻可以享有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但大部分人不知道,健保財源有限,健保署給醫院的給付其實都不高,台灣的醫學中心靠醫療本業賺不多,最主要是靠業外收入。<br />
<br />
比醫院財務問題更令人擔心的是,急重症醫師嚴重斷層。過去還沒有實施健保前,住院和手術費用高,只有在校成績好的醫學生,才能當外科及婦產科醫師。健保開辦後,因為給付太低,大部分醫學生首選志願都偏向自費項目多、工作輕鬆、醫療糾紛又比較少的五官及皮膚科。<br />
<br />
健保給付不足,對重症醫療產生影響最大,直接受到影響的和你我息息相關,未來許多急重症病患將面臨沒有醫生可看的困境。這座正在傾斜的白色巨塔,會如何影響台灣醫療的未來?<br />
<br />
國外先進國家,醫學中心都是以接受轉診病人,救治急、重症以及發展研究及教學為主。但是在台灣由於醫療花費太便宜,導致到醫學中心看診的人數太多,有些醫院一天就超過七千人看診。台灣即將邁入高齡社會,醫療需求越來越多,倘若讓醫學中心繼續疲於看輕症,日後大家看診時間只會越來越少,病床更加一位難求。為了有效解決問題,健保署祭出六大策略,要落實分級醫療,讓醫學中心能有更多時間照顧急、重、難、罕症的病人。<br />
<q>第480集</q><br />
文字:<a href="/about" title="在本視窗開啟 關於我們">張筱瑩</a> / 攝影:<a href="/OQ" title="在本視窗開啟 周明文">周明文</a>
<p>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