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
AdminAdmin | 2020-09-30司法人權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社會住宅期中考–北部篇
十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人居日,我們將連續三週推出社會住宅系列報導,看看台灣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現況及挑戰。
為了解決高房價之下,弱勢及青年買不起房子的問題,內政部在106年提出社會住宅興辦計畫,全國要在113年之前,興建12萬戶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這個八年的計畫到今年底為止剛好過一半,檢視六都目前興建的進度,既有加上新完工、興建中還有已決標的社會住宅總數,桃園、新北及高雄市,達成率都超過原本設定的目標,台北市也有88%,其次是台中市,台南市目前則是還沒有開始興建。
到底六都興建社會住宅的現況如何?又面臨哪些問題?我們先從寸土寸金、房價也最高的北部地區看起。
第666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77 -
AdminAdmin | 2020-09-23土地環境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蟾蜍山的難題
位在台北市南邊的蟾蜍山,是台北規模最大的山城眷村。蟾蜍山聚落除了煥民新村這個列管眷村之外,同時匯聚了自立眷村以及自立聚落,也就是俗稱的違建戶,形成台灣少數仍留存列管眷村與自立營造眷村共構的聚落。
同時,正因為聚落裡的屋舍,無論是建材、結構、樣式都曾經隨著時間而增建,這個演進的過程也反映了台北的城市發展史,最後在2016年被列為文化景觀。不過,聚落裡有部分住戶最近正為了搬家問題傷透腦筋,聚落裡發生了什麼事?一起來關心,列入文化景觀後,蟾蜍山還有哪些難題?
第665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56 -
AdminAdmin | 2019-10-02土地環境文字:李婕綾攝影:黃政淵
文化景觀的難題
在有形文化資產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項目「文化景觀」,指的是人長期與自然或環境互動,而形成具有特殊意義的樣貌,其中人類的活動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今年新北市將轄內已經有130多年歷史的新店渡列為文化景觀,登錄理由主要為,新店渡是目前全台僅剩的人力擺渡,對台灣渡口及擺渡文化有相當重要意義。不過唯一的擺渡人卻傳出打算退休的消息,讓這樣文化景觀面臨可能缺少人文要素的困境。
我們將從新店渡以及另一個文化景觀「蟾蜍山」來看看,這項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的特殊文化資產,在保存上有哪些挑戰,又該如何克服?
第616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黃政淵x 74 -
AdminAdmin | 2018-10-16司法人權
公宅蓋給誰
為了落實居住正義,讓人人都租得起房子,政府這幾年積極推動社會住宅政策。雖然社會住宅本意是為了照顧最有需要的人,但以往將低收入戶集中的做法,使社會住宅常常被汙名化或視為貧民窟,要推展政策十分不容易。為了打破民眾對社宅的刻板印象,現在的社會住宅已經不單只限低收入戶,而是以多元混合居住的方式,去除標籤化。
不過,多元混合居住要怎麼分配比例,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今年監察院提出調查發現,目前台北、新北還有桃園以及台中各地方政府所蓋的社宅都保留了5%-30%的敦親睦鄰戶給當地居民。像以台北市在今年招租的兩處公宅來說,敦親睦鄰戶的比例高達30%,加上保留給弱勢30%,以及台北市民23%,再加上青年創新及原住民等,最後只有剩下5%的戶數是留給外縣市在台北就學就業的人。在現實與理想的情況下,社會住宅該如何做最有效的運用呢?
第56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李金龍x 49 -
AdminAdmin | 2018-09-26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
搶在聚落拆遷之前
關於生活,其實再平常不過,但是一個百年以上的聚落,細探當中的生活紋理,都有它形成的原因和當時的環境條件。因為區段徵收案,獨立特派員報導過多次的洲美社區,今年即將被剷平、填上土方。對居民來說,這段兵荒馬亂的過程,根本無暇顧及什麼文化保存。
但是社區工作團隊,也在這段期間,走入每個家庭訪談、測繪家屋。從老人家口中,記錄珍貴的生活與歷史,並且協助文化資產的保留。另一方面,一直致力於北投地區的文化團隊,也發現洲美聚落,擁有為數眾多的唭哩岸石老屋。搶在拆遷之前,不同的文化團隊,都想為洲美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
第564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55 -
AdminAdmin | 2018-07-31司法人權文字:婁雅君
走進社子島
內政部在6月26日通過了社子島開發案,這也表示,未來這片土地上的人文和地景可能會全部消失。這項開發案會引發各界關注,主要是社子島長期禁建導致的違建情況複雜,以及之後的拆遷安置的議題。
走進社子島,會發現這裡的居住樣態複雜。像是一個門牌多戶,幾乎是這裡的基本配置,其他還包含了有地無屋、有屋無地,甚至是無屋無地的狀況也不少。獨立特派員前往社子島進行多次採訪,發現這裡地上物和土地產權的問題盤根錯節。如果開發單位忽視背後的歷史因素,以及居住現況,強行進入區段徵收作業,恐怕將造成島上居民流離失所的命運。
第556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李金龍x 51 -
AdminAdmin | 2017-12-11司法人權文字:李婕綾
迫遷‧後來
這幾年因為土地重劃,許多人被迫離開安身立命的家,生命也產生巨大變化。提到搬家,不知道您會有什麼樣的心情?歷經兩年抗爭、四年協商的紹興社區,在今年六月與台灣大學簽下合作意向書後,居民同意先搬遷到中繼住宅,等開發案完成,再搬回開發案中的「生活實驗村」租住。
居民們也在今年十月啟動搬遷。整個紹興社區的爭議,似乎圓滿落幕。然而,對於搬家這件事,居民們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情或看法?能搬到屋況更新穎、環境更良好的房子居住,居民們就一定期盼開心嗎?
歷史背景也相似的華光社區,四年前以迫遷收場,現在的華光舊址整個拆除,只剩一片寬闊的草地。當初的華光住民,有些已經去世;少部分住在中繼住宅,卻面臨不知道何時要再搬遷的難題;大部分則散落四處無法追尋。不過相較看似落幕的紹興爭議,許多華光社區的原居民到現在還沒擺脫迫遷陰影,不當得利的官司、拆屋還地的執行費用,到現在還困擾著這群人。獨立特派員尋找當初的華光人,試圖透過他們的現況,了解迫遷這件事對當事人的後續影響。
第523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鄭凱文x 48 -
-
AdminAdmin | 2017-09-25司法人權攝影:黃政淵
老公寓X新電梯
以舊屋換新屋的都市更新,整合不易,推動困難。於是有些人退而求其次將老房子翻修,提高居住品質。的確有些屋況維持得還不錯的老公寓,沒有拆除重建的急迫性,但少了電梯,生活仍有些不方便。特別是如果從年輕一直住到老,隨著年紀漸長,上下樓變成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全台有超過四百萬棟五層樓以下的無電梯公寓,占總住宅數量五成以上,中央跟地方政府都有補助方案,至今也超過六年,但申請個案寥寥可數。在公寓數量最多的台北市,成功請領補助也只有三戶。政策立意良善,為什麼無法讓老屋重生?
第514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x 44 -
AdminAdmin | 2017-09-25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洲美區段徵收記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社子島被禁建了將近50年,但是隔著洲美快速道路的洲美里,也承受著同樣的命運,卻很少人知道。當社子島還在爭議未來的開發方式時,洲美里早已經通過區段徵收,進入到拆遷安置的階段。
不過,相關的拆遷安置內容相當複雜,尤其是禁建之後所產生的違建問題。例如合法的三合院,兩邊護龍的翻修改建就成了違建,禁建違建並存的結果,導致洲美里出現了一個門牌竟然有多達26戶的狀況。
產權複雜,也讓後續的購屋資格審查,出現許多爭議。政府喊出的先安置後拆遷,並不是所有居民都能獲得安置,甚至連承租的資格都沒有。區段徵收的開發案,一旦進行到拆遷階段,將有多少居民得被迫離開?
第514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