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
-
-
-
AdminAdmin | 2023-05-10土地環境文字:婁雅君攝影:羅盛達
塑膠轉生 淨零的未來
我們每天回收的塑膠都去了哪裡?有些經過處理後,可以作為紡織品、燃燒發電等用途。循環經濟在2050淨零排放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台灣,有廠商將回收塑膠製品,製作成仿木建材和各式商品。這些產品,在使用完畢之後,還能百分之百回收,再次回到生產線。就連製作過程產生的邊角料也能完全回收,不會產生廢棄物。
不過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是否具有競爭力?民眾的消費習慣能否接受?以及在政策上是否給予支持?都是循環經濟能否奏效的關鍵。從企業到個人的永續生產與消費,淨零的未來才可能實踐。
第80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羅盛達x 85 -
AdminAdmin | 2022-04-13能源問題攝影:周明文
金屬世紀爭奪戰
您家裡不用的手機或家電都怎麼處理呢?台灣人每年購買手機大約540萬支,回收率只有5.2%。不過這些手機裡都含有貴金屬,估計每回收1000支手機就能提煉出46公克的黃金、275公克的銀,以及其他稀有金屬。
繼煤炭世紀和石油世紀之後,人類在高科技產業快速發展,21世紀也被稱作是稀有金屬世紀。高科技產業需要大量仰賴稀有金屬,像我們手機之所以能滑,關鍵就在玻璃的面板有一層透明的導電薄膜,也就是銦,而銦在全球的可開採蘊藏量只有11000公噸,以近幾年開採量來算,再過10年可能就要開採枯竭。
今年俄烏戰爭爆發,許多金屬價格都持續飆漲,其中鈀金的價格現在比黃金還要貴,而鋁、銅、鎳等金屬價格更創下了歷史新高,使得全球供應鏈大亂。台灣的電子產業發達,如果能加以有效回收這些金屬,即使工業廢料或是電子垃圾其實也能變成一座座礦山。
第745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78 -
-
-
AdminAdmin | 2018-07-24土地環境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玩具復活記
美國市調機構NPD集團及國際玩具協會ICTI,去年發布了一項資料,2016年全球玩具工業銷售總值超過900億美元。玩具產值與數量龐大,但回收卻成為一個大問題。由於玩具色彩鮮豔,組成材料複雜,許多回收廠無法處理,回收意願也低。
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長期致力二手玩具回收,這些玩具有七成以上都是塑膠製品,原本他們只是單純整理再利用,不過隨著回收數量越來越來大,他們也開始思考擴充回收的概念,2014年更與新北市社會局合作,共同打造玩具銀行。在玩具銀行裡,回收的玩具透過活化及巧思,可以重生也可以再利用,為玩具創造新的價值。
第555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70 -
AdminAdmin | 2018-07-24土地環境攝影:黃政淵
不塑之道
上個月,環保署預告從明年七月開始,將禁止四大場所提供塑膠吸管,一下子衝擊既有消費習慣,更引起社會正反兩極的討論。不過早從今年元旦開始,擴大限制使用購物塑膠袋政策就已經上路,包括納管所有材質,取消厚度限制以及新增七類場所不得免費提供等。希望讓塑膠袋部分從現在每人每年使用700個,減少到400個,目標鎖定2025年再減少到100個。
另外,台灣回收政策行之有年,不過日前部分縣市的環保局證實,包括薄塑膠與紙容器的回收,其實都是做白工,最後還是進入焚化爐,也引發關注。到底回收業者為什麼不要這些政府說可以回收的東西?而減用塑膠袋的政策,讓業者改提供免費的不織布提袋,又可能產生了哪些不環保的垃圾?
♦延伸閱讀 →回收塑膠,真的再利用了嗎?
♦延伸閱讀 →特派員+《請問你是塑膠嗎》
第555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x 59 -
AdminAdmin | 2018-07-17土地環境
都市減廢革命
身處資源豐富的時代,東西壞了、過期了、老舊了就丟棄。環保組織每年都會計算「地球超載日」,2017年的地球超載日提前到8月2日,也就表示人類在這一天就徹底用盡地球花了一年再生、可供人類使用的資源。
有些人也許覺得東西壞掉時直接買新的比較省事,不過如果我們能看見那些因為方便必須付出的大量隱形成本,也許會試著再給這些物品和自己一次機會。
我們要帶您拜訪一間在台北市師大商圈的小白屋,它原本是一個閒置空間,但透過志工們的工具分享、DIY家電維修等服務,丟的東西少了,感情卻增溫了,不但讓廢棄物再生,也讓人與人的關係從陌生變成分享互助的一家人。
第554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謝孟甫x 45 -
SystemAdmin | 2017-11-06土地環境系列報導:舊衣去哪兒攝影:黃政淵
舊衣去哪兒
換季了,您是怎麼處理不穿的衣服呢?大多數人會整理打包後,投入街頭巷尾的回收箱。長久以來,我們對這些被我們丟入回收箱的舊衣有一些既定的想像。例如這些自己不穿的衣服會被送給慈善團體為窮苦人寒冬送暖,或是送往遙遠的非洲,而非洲當地孩童穿著台灣學生制服的畫面,一直以來便與公益畫上等號。
但其實舊衣回收在台灣,早已自成一套商業運作模式,真正做資源分配的是環保回收商,他們將舊衣分級,在傳統市場廉價販售,也外銷到第三世界國家。早期舊衣還能賣到對岸,但這幾年中國經濟崛起,反倒還成為台灣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對手。
利潤不如以往,加上垃圾處理費提高,舊衣沒有再利用的價值,就變成了沒有人要的垃圾。這個現象,在都會地區的民眾可能還感受不到,但是在中南部,這幾年已有業者因為不敷成本,決定跟政府毀約,撤掉回收箱,不收舊衣。舊衣變垃圾,將來往哪裡丟?
第519集
文字:卓冠齊 / 攝影:黃政淵x 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