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5-04-09社福弱勢土地環境文字:尹雯慧攝影:鄭仲宏
花蓮0403地震週年 重建篇
花蓮0403地震屆滿週年,當時多處大樓倒塌,一年過去了,倒塌的大樓已被拆除,夷為平地,鋪上柏油,但卻沒有一棟開始動土重建。另外,有些大樓外觀看起來沒什麼異樣,結構也沒有完全受損,但內部其實殘破不堪,分別被貼上紅單或黃單,但要做耐震補強,同樣是困難重重。
困難的原因之一是經費,2018年發生的0206地震,光是花蓮縣政府就收到27.4億元的善款,但這次0403地震,花蓮縣政府收到7.9億元,中央的賑災基金會有16.4億元,但中央收的善款是要照顧全台灣的受災戶,而非只有花蓮,相比之下差距相當大。這些錢足夠因應受災戶的需求嗎?以及補貼的標準是否合理?
第896集
文字:邱惠恩 / 攝影:周明文x 142 -
-
-
AdminAdmin | 2024-02-21人物故事文字:廖怡芬
偏鄉生命力
現代人的生活挑戰及環境壓力,讓不少人苦於憂鬱症及各種身心疾病,不過也有些人,在困境中展現旺盛的生命力。我們要將鏡頭轉向花蓮的偏鄉,看看兩個動人的生命故事。
一位是45度角畫家–金根鴻,金根鴻車禍後癱瘓,原本憂鬱喪志,卻決定咬起畫筆,戰勝命運。他畫出花蓮山海人文的美,不只開畫展,達成了夢想,也受聘為台北長庚醫院的口足畫家,還能幫助其他弱勢。
另一位是幫助許多身心受創孩子的志工老師王李成雲,為許多弱勢家庭孩子憂鬱的小小心靈,提供了避風港。一起來看看他們如何逆轉黑暗、照亮他人和自己的生命。
第840集
文字:廖怡芬 / 攝影:鄭凱文x 69 -
-
-
-
-
-
-
AdminAdmin | 2021-06-23政治經濟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慘業紓困來了
台灣進入三級警戒後,雖然是停課不停班,但民眾出門活動減少了,也讓相關產業大受衝擊。五月份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已經呈現大幅衰退。首當其衝的就是住宿、餐飲、零售業、金融保險業,為了解決產業以及勞工的燃眉之急,行政院火速提出2600億特別預算,6月4日展開紓困4.0。跟去年不同的是,紓困的個人不再需要去現場申請,而是直接撥付款項進帳戶、省去群聚申請的風險。
但還是有些族群沒被照顧到,譬如在中小企業打工的時薪族,可能最需要這筆錢度過難關,卻無法申請。還有產業紓困方面,也因為沒有要求企業不得裁員、減薪,最後勞工也可能領不到紓困金。
第704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77 -
-
AdminAdmin | 2017-03-23教育攝影:張智龍
偏鄉兒有愛
台灣偏鄉有很多弱勢孩子,根據兒福聯盟最新資料,有五成五的偏鄉老師,得幫孩子籌下學期的學費。超過三成六的偏鄉孩子放學後沒有直接回家,在外遊蕩成了「偏鄉遊童」。
「偏鄉遊童」中,有將近一半需要自理晚餐,有一餐沒一餐幾乎成了常態。偏鄉弱勢孩子除了生活貧窮,學習貧窮的狀況更令人擔心,有一成的孩子認為自己只能讀到國中畢業。
不過在東部地區有地方團體,看到孩子除了物質匱乏,長期缺乏關愛才是最大的問題,因此他們透過共食,課後輔導等不同的方式,幫助孩子的課業及生活,甚至讓孩子下課後有另一個溫暖的家,同時也教導孩子要懂得回饋,幫助他人,這份來自愛的生命教育,是偏鄉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第438集
文字:王惠敏 / 攝影:張智龍x 19 -
SystemAdmin | 2015-08-18社福弱勢文字:婁雅君攝影:賴振元
城市寄居蟹
接下來我們要帶您到城市的邊緣,看看街友,遊民或者他們現在稱自己是城市寄居蟹的人們,他們的生活。這幾年不時聽到遊民遭到潑水、強光照射等驅趕手段。這些作法,不但無助於解決遊民問題,更加深了社會的對立,而這些對立,多半來自於不瞭解甚至是誤解。
其實遊民面臨的生存挑戰,是讓他們難以擺脫漂泊命運的最主要原因。像是他們最常做的工作就是發傳單、出陣頭,但是這些工作不固定,又長期存在著剝削結構。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民間組織,長期關注遊民議題,他們試著以不同的方式,邀請遊民參與攝影班,讓他們以影像,和這個社會對話。或者成立工站,讓難以找工作的中高齡者,能夠選擇不同的工作模式。
第411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振元x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