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
AdminAdmin | 2024-09-18教育人物故事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攝影:羅盛達
湄公河上有座台灣島
你可能沒聽過,越南西南部有座「台灣島」。要到這座小島,得搭渡輪越過湄公河。島上人口大約3萬,這個世紀開始,有不少女性,為了改善生活,選擇離鄉背井,嫁到台灣,這座島因此成了當地人口中的「台灣島」。
只不過,並非每段跨國婚姻,都是美滿順利,部分新住民因為婚姻問題或經濟因素,將小孩送回當地給外公外婆撫養,形成跨國隔代教養的現象,也衍生出部分孩子因為沒有戶籍,無法正規上學的問題。
目前,在台的越南籍配偶人數超過11.8萬,台越新二代人數更是逐年攀升,而這座小島,可以說是整個越南南部,20多年來,跨國婚姻現象的縮影。
第869集
文字:蘇玲瑤 / 攝影:羅盛達x 83 -
AdminAdmin | 2024-04-10人物故事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文字:尹雯慧攝影:羅盛達
流亡藏人在台灣
在花蓮壽豐的山腳下,住著一位來台多年的流亡藏人歌手–龍珠慈仁。他和台籍伴侶,同時也是影像工作者的蔡詠晴,2008年在印度認識,結婚後來台,原本以為從此可以結束流亡生涯,落地生根。卻因為無國籍者的身分,台藏婚配的組合,不見容於當時台灣的移民法規,而遲遲無法獲得居留權。
經過多年抗爭,2018年終於取得居留權的龍珠,開始以傳統藏地民謠創作者的身分,活躍台灣。多元文化的台灣環境提供龍珠展演的舞台,龍珠也為島嶼的創作空間帶來另一種風貌。
第847集
文字:尹雯慧 / 攝影:羅盛達x 88 -
SystemAdmin | 2023-11-29司法人權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系列報導:2024請問總統系列報導
2024請問總統 – 新住民來發問
選舉期間,新住民的議題就開始有了熱度。許多外籍配偶已經來台三十年,台灣至今連一部保障權益的專法都沒有,中央也沒有專責單位。對他們來說,雖然已經在台灣生活多年,若要洽公或申請政府協助,要找什麼單位都不知道,經常在各部門間跑來跑去,非常不便。
目前在台灣就學、就業的外籍人士,加上外籍配偶,多達150萬人,他們都是廣義的新住民。未來台灣還會繼續開放外籍人士來台居留,如何完善新住民權益的保障,是開放的移民社會必須做好的準備。
第829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陳廷宇x 57 -
AdminAdmin | 2018-12-11人物故事系列報導:他鄉亦故鄉,在台新移民的故事系列報導:在勞動之外,更清晰的移工面貌!文字:婁雅君
她們的廚房
近年來台灣大街小巷中,出現了不少東南亞美食。這些食物文化,隨著新移民和移工一起來到了台灣,並且相當受到本地人的歡迎。對台灣人來說,它們是南洋料理、異國美食。但是對飄洋過海的這群人來說,食物不只是家鄉味,更是一股鄉愁。
在宜蘭冬山鄉的社區裡,有棟精巧可愛的綠色建築IBU廚房,IBU是印尼語媽媽的意思。這間廚房,不只料理美味的南洋食物,也是一個提供新移民、移工聚會和上課的東南亞基地。
第575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鄭凱文x 85 -
-
AdminAdmin | 2017-03-27人物故事系列報導:在勞動之外,更清晰的移工面貌!
移人的夢田
這群平均年齡接近三十歲的編輯團隊,之所以不願意放棄,是有感於台灣還有40萬的新住民,跟60萬的東南亞移工,尚未獲得真正的平權與尊重。而所謂「移人」是指「移動的人」,代表移工、新移民族群。英文名字叫「Migrants’Park」,也就是移人的園地。
為了減少營運成本,團隊暫時不支薪,也沒有固定的工作室,要延續他們的夢想,還得靠接案子來維持開銷。不過也就在《移人》創刊兩個月後,世新大學傳播學院嘗試轉型為社會企業的新《四方報》,也如期上線。但是為何新住民、移工,還是獨鐘《移人》呢?請看以下的報導。
第462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x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