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SystemAdmin | 2024-07-10政治經濟系列報導:菜市場進化論系列報導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自己的市場自己蓋
大家還記得嗎?幾個月前白沙屯媽祖進香時,祂的鑾轎粉紅超跑來到苗栗苑裡鎮時,突然轉彎到鎮菜市場的工地,成為信徒們的佳談。
其實苑裡這個菜市場已經有百年歷史,在六年前因火災燒毀,殘存一片牆面就被登錄為歷史建築。鎮公所取得各方共識,希望新市場可以保留這些牆面,在原地重建,成為地方的觀光亮點。不過這個重建案,和其他傳統市場很不一樣。
工程流標了兩次,進度拖到災後五年才動工。而公共設施怎麼蓋,決策過程也很特別,鎮公所和建築團隊,廣邀攤商和鎮民參與重建,意見由下而上,希望能蓋出最適合苑裡人期待的新市場。苑裡市場重建修復,經歷了哪些困難?又能提供其他市場改建什麼樣的借鏡?
第860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104 -
AdminAdmin | 2023-09-27公共安全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大直工安事件之後
基泰建設在台北大直街的新建案「基泰大直」,因為地下室開挖不慎,造成底層支撐的連續壁折斷破裂,民宅傾斜塌陷。雖然無人傷亡,但坍塌的民宅和工地周圍,已成斷垣殘壁,災情彷彿強震過後。
就在各界推測這起事件發生原因的同時,監測報告數字曝光,顯示「部分監測儀器已超出警戒值」,但基泰卻沒有做任何積極處置,照常大規模開挖,才釀成這起重大工安事故。
到底基泰建設施工過程,忽略了那些關鍵環節,才造成今天的後果?而工安事件頻傳的台灣,可以怎麼做,讓民眾減少暴露在風險之中呢?
第820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88 -
-
AdminAdmin | 2022-02-09藝術攝影:袁宏書
紅磚世界72變
紅磚是台灣的傳統材料,早期也經常使用在不同的建築上面,不過紅磚也一度因為是否能承受台灣地震頻繁,沉寂一段時間,被視為是夕陽產業。
但是傳統的建材紅磚,也可以搖身一變,透過不同形式的建築運用,例如歷史、公共建築、宗教、學校、社區大樓以及庭園造景等,成為很棒的傳承。
不過要讓傳統紅磚千變萬化,需要有本事的高手,國內就有一個,平均年齡才二十五、六歲年輕人組成的紅磚團隊。他們各個都是曾經在紅磚競賽上,拿過獎牌的選手,有些人還是國手,代表台灣到國外舞台一較高下,身經百戰。
他們跟不同建材的結合,透過耐震工法及疊砌巧思,讓紅磚藝術之美以及它的獨特,經由一件又一件的作品呈現,延續台灣的紅磚文化。
第736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73 -
AdminAdmin | 2021-03-03藝術
文物修復師的下一步
有人說:「文物修復,是這世界上唯一能夠尋回失落時間的職業。」將老化的文物層層修復,就像透過手上的工具,緩緩地穿越時空,與當時的原創作者對話。
這看似浪漫的工作,除了技術,其實還要瞭解藝術史,更要對科技、化學有涉獵,更重要的是如履薄冰的嚴謹態度,才能把文物給「醫好」。
曾參與世界各地文化修復工作的修復師蔡舜任,回台後,深耕邁入第十年。他的工作除了藝術收藏品修復,還有要將修復這門科學的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現在他帶領的團隊參與台灣大小古蹟文物的修復,讓這些古蹟及老文物訴說著光陰的故事,同時也讓全民可以繼續欣賞這些歷史的資產。
第688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李金龍x 47 -
-
AdminAdmin | 2018-03-13政治經濟文字:李婕綾攝影:張智龍
老屋‧巷弄‧新文化
興建於1936年的舊廈門街派出所,是日治時代的警察局,現在由台北市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然而年久失修,滿地碎玻璃,環境髒亂,廢棄的派出所就曾被台北市議員以「鬼屋」來形容它的現狀。
在台北市超過400處的文化資產中約有120處是古蹟,歷史建築數量龐大,類似舊廈門派出所的建物維護修繕,所需的人力與預算成了一大難題。
102年起文化局推出「老房子文化運動」,媒合建物所有權人與民間廠商,用承租使用的方式,讓民間修繕經營。陽明山美軍宿舍俱樂部就是老房子文化運動的媒合物件之一。經營者除了盡力恢復建築原貌,以黑膠唱片起家的業者,也用音樂來結合俱樂部的歷史背景,並改造舊泳池,重現美軍駐台時期的酒吧文化。
在宜蘭冬山鄉也有老屋活用的計畫,他們又是怎麼做的?一起來看看宜蘭冬山鄉與台北市的例子。
第536集
文字:李婕綾 / 攝影:張智龍x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