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
AdminAdmin | 2023-01-11土地環境攝影:袁宏書
太麻里的翅膀
2019年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不過早在「地方創生」名詞還沒有出現之前, 地方創生的概念與想像,就已經在台灣不同的角落萌芽發展。
台東太麻里最南邊的多良村,有一間「向陽薪傳木工坊」,原本是一間閒置多年的小學,八八風災後,透過眾人力量催生,成了用心刻劃木藝生命的木工坊。早期以漂流木做為創作素材,提供部落族人學習木工技藝,並嘗試讓這裡成為結合木藝傳承、部落文化及社區產業的夢想基地。
除了多良,金崙更是走在地方創生觀念之前,透過兩位回到部落的年輕人,在一片荒煙蔓草中,從買地蓋民宿開始,用共好與永續的想法,改變部落的環境與觀念,翻轉金崙,讓金崙不僅成為南迴永續旅行的亮點,也吸引不少國外旅客來台灣就直奔金崙。
第7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x 63 -
-
-
AdminAdmin | 2022-09-28土地環境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台灣好久不見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世界各國紛紛開放邊境,行政院也宣布,分兩階段開放國境。9月29日起,入境台灣恢復免簽,機場PCR採檢也將改成發放四劑快篩。如果實施順利,最快10月13日開始,就會進一步取消原本入境後居家隔離3天、加上4天自主防疫的3+4規定,可望放寬到0+7,等於是入境不用再居家隔離了。
因應國境開放,桃園機場已經開始模擬,未來旅客大增之後的動線。而從9月12日開始,從美、加、紐、澳、歐洲入境台灣的遊客,都已經可以免簽證,雖然來台還是得先隔離三天,但有不少旅遊玩家已經提早來台灣踩點。他們發現經歷兩年疫情的台灣有那些改變?疫情過後台灣又應該如何吸引更多觀光客?
第769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x 62 -
AdminAdmin | 2022-07-20土地環境攝影:羅盛達
百年祕境三貂嶺
全台唯一公路到不了的祕境–三貂嶺火車站,今年剛好一百歲了。沿著鐵道發展的三貂嶺曾經繁華,以往被稱為平溪線上的綠光寶盒,經歷過19世紀前人穿山越嶺墾拓,以及20世紀煤礦開採時的工業發展,21世紀的今天,山城間的聚落累積厚實的自然與人文風采。
當年礦場撤出後,人口減少,而今,聚落原居民多半年事已高,年輕一代則出走在城市生活。這個位於北台灣、典型的非都會區域,平時僅20多人在此生活,似乎是個快要被遺忘的小鎮,其實正有好幾股新的活力正在升起。美麗純樸的小鎮迎接著新舊住民交織的火花,也面臨著發展觀光帶來的種種挑戰。童話般的山林小鎮,該如何保留樸實風貌,兼顧觀光發展?
第759集
文字:鄭淑文 / 攝影:羅盛達x 68 -
-
AdminAdmin | 2022-02-23政治經濟攝影:周明文
夜市生存戰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兩年多,重創台灣觀光還有餐飲業,許多商店關門,很多市場更是重新洗牌。
今年台北燈節選在士林舉辦,讓整個士林商圈和夜市又湧現滿滿人潮。其實這次台北市政府首次將燈節移到士林,就是希望透過每年燈節所帶來的四百萬人潮,能夠藉此活絡、帶動已經出現嚴重倒店潮的士林商圈。
燈前節獨立特派員記者實際走訪發現,在沒有國際觀光客之後,整個士林商圈嚴重衰退,一整排店面招租,就算假日,街上也非常冷清。
士林夜市之前有部分業者為了搶快錢,不顧品質,惡意提高價錢,鬧出不少消費糾紛。北市府希望能透過舉辦燈節活動提振商圈,不過是否能藉此扭轉民眾對士林夜市的負面形象呢?
第738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x 63 -
AdminAdmin | 2021-12-15政治經濟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疫情下旅館求生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灣旅館業大受重擊。雖然去年6月之後,台灣疫情一度趨緩,瞬間引爆一股報復性出遊潮,讓國旅市場和旅館業者迎來前所未有的榮景。不過今年5月底,本土疫情突然變得嚴峻,旅館業再次進入寒冬。疫情兩年起伏下來,旅館業者大多入不敷出,不少老字號飯店,以及許多知名的大型財團或連鎖飯店,也都不敵嚴重虧損,相繼宣布結束或暫停營運。
目前台灣疫情雖然趨緩,國內再一次迎來旅遊熱潮,不過國境尚未開放,以國際旅客為主的都會區觀光飯店,現在都還看不到營運回溫的前景。危機當前,業者要如何改變經營模式,在後疫情時代裡,尋求生機呢?
第729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76 -
AdminAdmin | 2021-11-17政治經濟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發現金,拚經濟?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到不少人的生計,政府的紓困措施,到底是發錢好,還是發券好,至今各方仍有不同意見。
金門的經濟,因為長年依賴這次受創最嚴重的觀光產業,不少在地居民疫情期間幾乎沒有收入,生活受到重擊。因此金門政府普發5000元現金給設籍在金門的居民,是全國第一個普發現金,也是發的金額最高的縣市。而目前台灣本島內唯一普發紓困現金的是嘉義市,每人2000元的額度,希望市民能拿這些錢去消費,挽救萎靡的市內經濟。
這些都是政府的美意,但這美意的背後,是否真能幫助得了人民,或提振地方經濟呢?而普發紓困金對地方來說,是筆龐大的財政支出,這些人民的血汗錢,是否真有用在刀口上?
第725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72 -
-
SystemAdmin | 2020-12-02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台灣的抗疫之路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新國旅的逆襲
12月開始,國內防疫啟動秋冬專案,拉出邊境、社區及檢驗三大防線,希望能持續守住秋冬疫情。而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來,旅遊產業停滯,尤其各國邊境的封鎖,更讓觀光相關產業,受到重擊。
在台灣,雖然出國旅遊,成為一個很難實現的願望,但有賴台灣防疫有成,國內觀光不但逆勢成長,湧現熱潮,還衍生了國旅的新旅遊型態。前所未有的郵輪環島,就是一個例子。原本航行海外的國際郵輪,現在改為載遊客繞行台灣,停靠在高雄、台南、花蓮等國內港口,乘客在享受船上設施之餘,還能深入地方旅遊,帶動地方經濟。
另外,類出國的台灣離島旅遊,也成為風潮。尤其澎湖縣,觀光客比往年成長了七成,縣政府舉辦的類出國海島婚禮,也意外成為當地旅遊亮點。
第675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x 75 -
AdminAdmin | 2020-11-18政治經濟
泰國新世代系列報導
【泰國新世代覺醒】
泰國從七月開始爆發一波又一波的學運浪潮,在曼谷街頭不斷有大大小小的抗議。我們要將鏡頭轉向泰國首都曼谷的民主紀念碑,這個民主紀念碑是1932年暹羅政變時,為了紀念泰國從帝制變成君主立憲所興建的,象徵泰國的西化及獨立民主的重要里程碑。不過在民主紀念碑建立之後,泰國就真的民主了嗎?
今年七月到現在,學運領袖及大批的抗議群眾不斷在民主紀念碑集結,他們的訴求是總理帕拉育下台、修憲及進行王室改革。值得注意的是,登高一呼的示威領袖都是年輕學生,這些泰國的新世代力量如何在獨裁政權下覺醒,民主思想的種子又是否能在泰國遍地開花。
泰國的抗議從學運擴大成為全民運動,改革對象更衝破底線,直指過去禁忌的王室改革議題,這彷彿讓泰國過去隱晦不可說的包袱一次被掀開,也讓2020的學運示威抗議成為泰國歷史的轉捩點。
【泰國:國際人的烏托邦】
泰國特有的王室及佛教文化,讓這個國度的人民有著親切和善的特質,更有著微笑王國的美稱。泰國的多元文化和豐富的地理景觀不但是全球旅客最喜歡造訪的國家之一,近年更因為快速的國際化,成為亞洲最大的外籍工作者聚集地。
有人說泰國是國際旅人和國際工作者的烏托邦,因為生活費比起亞洲其他大城市,只要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不到。不過在這樣看起來CP值超高的國家生活及工作,又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泰國性別平權發展】
去過泰國旅遊的人,大概都認為泰國是LGBTQ族群的天堂,因為他們有很多變裝皇后秀,也有許多跨性別的工作者,不過泰國社會真的有大家想像中這麼開放嗎?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2019年12月公布一份報告,指出泰國雖然以包容 LGBTQ族群著稱,不過實際上LGBTQ族群仍面臨各界的歧視及汙名化,而在法律上真的能保障的性別平權相關權益更相對不足。
這也讓許多泰國人羨慕,台灣能在2019年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究竟泰國的性別平權發展現況如何?距離真正的性別平權還有幾步之遙?
第673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x 5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