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土地環境
87
土地環境
文字:廖怡芬
攝影:鄭仲宏
2024-07-17
人休習‧物修惜
你的牛仔褲不穿、家具不用了之後都是怎麼處理?是不是覺得當成垃圾丟掉實在太可惜?桃園有一群人,就用廢棄的木棧板、木製家具,和回收牛仔衣物做為原料,加工處理再製,搖身一變成為全新的家具、木製品,或是服裝、包包。他們除了善用回收原料,工作人員也是雇用社會弱勢、失業、或是需要幫助的人,一起幫助物品重生。
第861集
文字:
廖怡芬
/ 攝影:
鄭仲宏
71
土地環境
系列報導:民生之必需,基礎建設學問大!
文字:婁雅君
攝影:袁宏書
2024-01-03
從埤塘到地下宮殿
2003年日本啟用了號稱地下神殿的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可以在水患時發揮調節洪水的功能。桃園也在今年啟用了一座耗資七億的龍山埤塘生態公園,以解決下游淹水問題,相關預算來自前瞻計畫的水與環境和地方經費。
這裡平日是散步休閒的場所,一旦遇到汛期,整個公園和底下的地下宮殿,可以貯留大約七萬多立方米的水量。早期這裡是埤塘,民國45年作為魚管處養殖,一直使用到民國88年。在滯洪公園施工後,已經看不到埤塘的樣貌。早期埤塘作為農業灌溉使用,隨著都市發展,逐漸荒廢或是相繼被填平。每個時代的主流思維,左右了埤塘的命運,也決定了它未來的面貌。
第834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袁宏書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