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土地環境
66
土地環境
文字:林珍汝
攝影:賴振元
2024-06-26
預言世紀末台灣
今年五月全球又創高溫,巴黎氣候協定,升溫控制在1.5˚C的目標,已經岌岌可危。在全球暖化的未來,台灣升溫的狀況可能帶來哪些衝擊?
第一份國家級的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已經出爐。集合各領域的學者,預測台灣到世紀末,最嚴重可能比工業革命之前升溫4.5˚C。
伴隨而來的,是乾季越乾、溼季越溼,颱風降雨可能增加35%,我們的健康也可能因為增溫而受威脅。而海水增溫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也將淹沒西南沿海一帶的陸地,如果再不減碳,海平面最高可能上升1.75公尺。世紀末的台灣將面臨哪些氣候變遷帶來的全面挑戰?
第858集
文字:
林珍汝
/ 攝影:
賴振元
85
土地環境
文字:婁雅君
攝影:袁宏書
2024-06-26
荔枝不開花
談到氣候變遷對作物的影響,荔枝可以說是名列前茅。這個一年一產的水果,在每年的5到6月間出現,產期非常短。如果遇到歉收年,可能還沒吃到,產季就已經結束了。今年就是歉收的一年,從南台灣的玉荷包到中台灣的黑葉荔枝,產量只有3成左右。
由於荔枝對於開花和結果期間的溫度雨量,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氣候暖化,導致所有品種,都出現開花不穩定、落果,甚至是不開花的狀況,蟲害也變得更嚴重。
農業試驗所研究人員,找到了有效的物理方式,防治農民最頭痛的荔枝細蛾。並持續培育新品種,以因應氣候的挑戰。不過動輒20年的育種之路,如何追上氣候變遷,是研究人員的一大挑戰。
第858集
文字:
婁雅君
/ 攝影:
袁宏書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