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司法人權
67
司法人權
文字:邱惠恩
攝影:鄭仲宏
2023-06-28
性騷擾共犯結構 #MeToo
自從一位民進黨前黨工,於5月31日在臉書上發文控訴性騷擾事件後,其他政黨、不同領域的受害者也紛紛站出來,忍著傷痛、揭開性騷擾瘡疤,造就一場台版MeToo運動。
性騷擾事件遍布各個領域,在這波MeToo運動中被指控的加害者,多是有名望、地位、或者有專業學識者,令社會大眾譁然。
我們想詢問,加害者為何敢這麼做?根據調查,七成到八成的的性騷擾受害者都選擇沉默、不申訴,又是為什麼?
透過一層層探討後會發現,形成性騷擾事件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社會,長期以來對性與身體界線,建立起的文化與價值觀。在這個共犯結構下,恐怕沒有人是局外人。
第807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鄭仲宏
69
司法人權
文字:邱惠恩
攝影:鄭仲宏
2023-03-08
你的身體 不是你的
在數位時代,只要有一個能上網的數位載具與鏡頭,就藉由偷拐搶騙各種方式,取得他人的性私密影像,放在虛擬世界中永遠上架販售。被害人失去了決定自己身體的權利,甚至永遠不知道加害者是誰。
這種數位的性暴力案件,在台灣越來越多,在兒少性剝削案件種類中,數位性暴力案件量是其他的5.5倍,尤其是國小等未成年兒少受害的人數更是逐年攀升。這個穿越虛實空間的性侵害已經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嚴肅議題。
第791集
文字:
邱惠恩
/ 攝影:
鄭仲宏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