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
-
72014-05-27核四廠動輒得咎成了眾矢之的,最近媒體報導它連續七年一共花了十三億投保核災險,相對於主體結構設備,34年來投資2838億更是一筆龐大的數字。台電上星期給立法院一份最新停建核四後的替代方案,表示如果改建火力電廠,一年供電112億度,是原先核四供電量的六成,完工後每度電價僅漲0.3角,比環保團體建議改成天然氣廠,電價上漲7%來得低,工程可行性也較高,只要在核四廠旁的空地再蓋兩座機組,不必拆反應爐,再增建運煤碼頭,總經費1100億,當然這會增加碳排放量883萬噸。
獨立特派員之前就曾訪問過一位在美國電力公司任職多年退休的台籍工程師,他舉出美國在三哩島事件後有四間核電廠成功改為燃煤跟天然氣發電的案例,應證了核四要改弦更張不是不可能,到底核四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很多反核人士經常把廢核的德國提高再生能源當模範,但台灣畢竟不是德國,日本在311後一度全面暫停核電運轉,因為電力不足,重啟反應爐,但最新消息是福井縣大飯核電廠民眾以安全措施不足向法院提訴,地院5月21日宣判,大飯核電廠三號與四號機組不准運轉,理由是:電力公司一再強調核電關係到電力供給的穩定性及減低發電成本,但許多人的生存權不該和電費相提並論。回頭看核四,是不是也該考慮貢寮人的安全與感受?
核電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身為台灣一份子都應該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沒有自有能源狀況下,大家選擇不用核電,到底未來能源政策是什麼?
第34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92013-12-05美國核能發電商業運轉六十週年
毀滅性的武器轉變為和平用途
獨立特派員特地走訪美國
看看他們如何面對下一個六十年
今年是美國核能發電商業運轉六十週年,從二次世界大戰核能被當成毀滅性的武器轉變為和平用途,今年,有重大意義。但是碰上了日本311核災,核能科技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雖然包含台灣美國都考慮不再新建核電機組,但是怎麼應付未來電力需求? 最新態勢是: 將原本屆齡退休的老電廠延役,美國104部機組,半數以上都快到40年使用期限,已經申請延役到60年,但是安全嗎?
台灣核一二三廠也勢必面臨這樣的抉擇,沒有替代能源就得延長運轉,因此獨立特派員特地走訪美國,看看他們如何面對下一個六十年。 即使現階段美國正努力開發新能源頁岩氣,也有人主張用再生能源、風力發電,但這些需要政府的補貼無法市場化。台灣更小資源更少,我們要怎樣借力使力,順應自然?
第324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