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
-
172015-05-19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砲火四射,從內湖慈濟開發案、大巨蛋、松菸文創,接連不斷地挑戰先前市府團隊的施政,而按照他個人的說法,其中又是以大巨蛋最為棘手。
這顆醞釀了24年的大巨蛋,好不容易在民國一百年動土,原本預定今年6月15日完工,可以為後年舉辦世大運撐場面。沒想到台北市政權輪替之後,新市府先是開宗明義宣布列為弊案,緊接著提出五大缺失,甚至說要移送當初負責議約的前財政局長--李述德和前市長--馬英九,立刻掀起政壇一番口水戰。
而負責興建大巨蛋的遠雄建設態度相當強硬,除了反駁市政府對安全性的質疑,更直接建議上法院解決紛爭。當然這條路對台北市民未必有利。而柯文哲左打國民黨兩任市府團隊,右踢遠雄董事長—趙藤雄,眼看戰線愈拉愈長,不知何時才能有結論;大巨蛋到底要不要拆,恐怕還有得拖。
這顆大巨蛋如果還想回到當年單純的初衷,也就是回應棒球迷們渴望一座像樣的室內體育場,而不要淪為政治角力的祭品,唯一的機會就是各方撇開過多的算計,重新把公眾利益當做優先考量。但是可能嗎? 我們目前還沒有看到答案。
第398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16
-
26
-
14
-
92015-04-07結束了四天清明節假期,大家又回到工作崗位。而提到工作問題,世界各國都有不少勞資爭議,前一陣子還有一個勞工團體從南韓飛來台灣,抗議永豐餘旗下的元太科技,購併他們原本工作的電子工廠,五年之後卻決定結束營運,廠裡的七百名工人雖然按照當地法令資遣,但一些服務了二三十年的中高齡勞工,突然離開了熟悉的工作崗位,完全不知該何去何從?
他們指控公司其實還在賺錢,但母公司取得技術和市場之後、說關就關,不顧在地勞工的死活。這一群韓國工人跨海到勞動部跟永豐餘總部抗議,雖然得到台灣關廠工人連線的協助,但是並沒有引起一般社會大眾的關注,最後還是悵然回國。獨立特派員特地在3月31日,他們工作的最後一天,進行台北與韓國兩地的連線採訪。
一起來關心這段南韓關廠工人的故事。
第392集
文字:劉伯姬 / 攝影:李金龍 -
15
-
172015-03-03今天我們要帶您來關心台灣農村老化的問題,我國農民的平均年齡為62歲,還能辛苦勞動多少年,我們的農業就快後繼無人!而為了紓解人力荒,政府就像當年開放外籍勞工一樣,準備在今年六月引進農業外勞,但是這樣的做法能夠有多少幫助?
獨立特派員最近走訪了好幾個農業縣市,觀察不同的農產項目,發現在農忙時節,缺工的情況的確非常嚴重。像是採冬茶,好的採收班就算高齡六七十歲,還是被搶著要,但現在他們開始擔心外勞進來會不會搶了他們的工作?也有茶農質疑,採收高山茶不是一年到頭,沒事做的時候誰來養這些外勞?看起來這項開放農業外勞的政策,受惠的是大農場和大企業,對大多數的小農來說,卻可能有害而無利。
第38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242015-02-02高鐵從2007年通車以來一路爆出財務危機,三月份特別股訴訟即將宣判,如果還不出八大股東投資的五百多億就得面臨破產,政府想強勢接管,這究竟是怎樣的爛帳?已經營運八年的高鐵,目前每天平均十三萬兩千人次,遠遠不及當初高鐵公司自己預估的24萬,真的是因為經濟發展停滯?是連外公共運輸沒規畫好?還是票價太貴?
但除了運量,高鐵站體的開發也是重要收入,高鐵擁有開發權的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五個車站,為什八年來不見具體成效?為什麼好不容易啟動的竹北站影城開發案臨陣喊卡?既然財務已經破洞連連,那麼預定在今年七月完工的南港、苗栗、彰化、雲林四個新站,加入營運後可以大大加分嗎?尤其彰化雲林是農業縣,在地人口不多,鐵路支線也沒上路,商務觀光客哪裡來?過去因為高鐵搶生意國內航線停了,台鐵也區間化,現在高鐵進一步台鐵化,這樣混亂的交通政策究竟好了誰?歷經藍綠兩黨執政,前交通部長葉匡時提出的財改案被藍綠立委聯手封殺,被政治化的高鐵怎麼救?
第38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82015-01-07就在大家談台北違建的同時,到底有多少人因為經濟能力不許可,只能住在又小又破的廉價雅房裡,勉強棲身? 就在大家把焦點放在蓋青年住宅、照顧年輕家庭之餘,又有多少老人殘障弱勢為租屋所苦。獨立特派員今天就帶您看看弱勢中的弱勢。
位在台北市萬華的南機場公寓曾經是全台灣第一個公有住宅,當時蓋了一千兩百多戶,有自己獨立的水庫和汙水處理場,電線桿率先地下化,最特殊的是飛天旋轉梯,可以逃生、通風、採光又好,更妙的是設有垃圾投放口,樓上的住家不必下樓,垃圾直接往下丟就好,當時菲律賓、印尼與泰國華僑都分批來參觀,是指標性的建築,但五十年後這裡卻破爛不堪,又老又窮,像貧民窟,當了十六年的里長一天到晚都碰到令人鼻酸的事,沒依沒靠的獨居老人經常沒聲沒息死在屋裡。社工沒那麼多人力照顧,每天只能靠志工送餐,順道看看老人家還好不好、在不在。我們在前後兩個月採訪過程中就親眼目睹獨居老人死在屋裡的悲劇。
歷經五十年滄桑,南機場公寓老了,居民也老了,集中的老年人口讓弱勢更弱勢。
第380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102014-12-16上個月底選舉的結果,代表台中市要換新市長了,而除了現任市長胡志強所推動、還在進行中的工程之外,剛當選的林佳龍在也推出十公里免費公車、萬戶平價住宅、以及軌道捷運等政見,這些建設完工之後,台中市會變成什麼樣子?老台中人可能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台中變得好快。
在三十年前,台中市區只有57公頃大,歷任市長推出一期又一期的重劃區,就像接力賽一樣;做到八期,市區面積就已經增大三十倍,而目前總共有14期,規模會比現在更大。
當然,城市本來就有新陳代謝,也有發展的需求,但是台中的快速發展,衍生了一些效應,包括商店豪宅進駐市區,工廠向外圈移動,吞掉了原本的農地;也因為擴張的速度超過更新的腳步,使得舊市區顯得越來越破爛,跟美侖美奐的市區差異更大。而許多豪宅的主人都是來自外地的投資客,房子買來空著不住,只是等著要增值。這已經不是在地人印象中台中的模樣。
第378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102014-12-09除了買不起房子之外,台灣年輕人最常見的抱怨還有找不到工作,要不然就是薪水太低,從小唸書到大學甚至研究所畢業,結果連養活自己的能力都沒有,產學之間的落差相當嚴重。一個社會除了有白領階級,還得有更多人做藍領工作,當多數人都只想坐辦公室或做服務業,就業市場的供需就會失衡,也不利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今天我們來看看一個跟台灣觀念完全不同的國家。提到德國工藝,相信大家都會豎起大姆指,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全球經濟一片慘澹,但德國卻能安然度過風暴,這跟他們的中小企業始終保持堅強實力有絕對的關係。
德國政府從1969年開始推動雙軌制技職教育,年輕人一進高中,老師就協助尋找未來可能投入的職場,企業也可以儘早培育人才,由基層起步,經過日復一日的磨練,長年累積下來的技術是個人和企業,甚至國家的重要資產。
這裡要特別一提的是,德國的做法跟台灣的建教合作完全不同,他們的學徒跟正職員工一樣領全薪,絕對不會把實習生當做廉價勞工!難怪德國人說,全世界都來向他們取經,但卻極少看到複製成功的國家。
第377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72014-11-24就在選舉前夕,候選人一個個聲嘶力竭做最後拉票,但是這半個月競選期間看下來好像沒有多少市長候選人具體談到未來的城市規劃,有,恐怕也是一種夢想,到底怎樣才能讓人民安居樂業有踏實的感受?
成功大學完成一份台灣土地容受力北部地區的調查,發現北台灣普遍綠地、埤塘等大幅減少、建地增加、整體景觀趨向破碎,造成無計畫性的人口湧入,使得都市邊緣因為土地容易取得又便宜,出現一連串開發案,到處都是新市鎮,也隨之引發一個接一個的抗爭,尤其桃園變化最大。
獨立特派員窩台灣系列調查報導,今天就來到下個月即將升格為六都之一的桃園,再度檢視台灣史上最大的徵收案桃園航空城,在即將被徵收的農地上,民間也辦了個地景藝術節,相對於九月份縣府花費數千萬的玉兔,這回換了造價才十萬的小熊,滿臉迷惘的坐在農地上,附近八十歲的老農夫,種田一甲子,到老卻遇上土地徵收案,得搬進電梯大樓,頓失生活重心,這樣的影響不是開發帶來的商業數字能計算的。
第375集
文字:婁雅君 / 攝影:賴秉寰 -
12
-
32014-11-17上個星期,獨立特派員報導雲林麥寮六輕旁一間橋頭國小,因為發現污染嚴重,必須搬家的故事,今天繼續來看,台灣首次針對石化工業區附近居民所做的健康調查,還有哪些警訊?
首先從六輕附近最大的三盛村來講,三盛是指花生甘薯甘蔗這三樣東西盛產,過去大家都種田或抓魚,但是六輕來了,村子裡三分之一的人不是去六輕上班,就是承包他們的工程,六輕成了衣食父母,確實帶來商機,尤其台塑每年依約提供豐厚的補助款,有免費的營養午餐可吃,學生人數增加了,但是這下子調查發現,空氣被污染,長期健康有疑慮,他們該怎麼辦?乾淨的空氣、水與土地是基本的生存條件。要搬?不搬?對土生土長,沒有多的錢、多的技能的居民而言,談何容易。
第374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112014-11-17上星期來自大埔竹北桃園台南等各地的反徵收自救團體,到總統府前抗議,公布最新版的全國浮濫徵收地圖,比三年前他們抗爭,促成立法院修訂土地徵收條例時,又增加了十九處徵收案,總面積五千七百多公頃,裡面最大的當然屬桃園航空城,其他還包括台南鐵路東移,要被遷走的五公頃四百多戶居民。到底這些徵收有沒有必要,開發計畫要怎麼做?今天窩台灣系列報導就來探討台南鐵路地下化問題。
台南是台灣排名第三的老府城,如果從明朝時候算起,有350年歷史,一個老城要現代化很不容易,再加上人口密集,使得八公里長,跨越九處平交道、四個地下道以及三座陸橋的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談了二十年,一直無法施行。就拿高雄市來說,中央地方共同出資的高雄、左營和鳳山三處鐵路地下化工程,十五公里,總經費快一千億,眼看著106年底就要同步完工了,屆時切割高雄為南北的七處平交道,及十六處公路立體交叉,將全部消除、縫平,還可以帶動週邊商機,但是台南卻困在原地。
居民長年等火車通過平交道,其實早就不耐煩,卻無奈,誰不期待新的市容?但是反對的人一定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原本第一排店面得拱手讓人,幾十年的生活被打亂重新來過,怎麼辦?這是未來的台南市長得繼續頭疼的問題。
第374集
文字:周傳久 / 攝影:鄭仲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