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
Google Search
Toggle navigation
獨立特派員 - 週三晚間十點
:::
最新報導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系列報導
關於我們
:::
主題分類
議題
政治經濟
司法人權
土地環境
國防軍事
民生
食品安全
醫療公衛
公共安全
能源問題
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人文
教育
藝術
體育
人物故事
:::
全部觀察
全球脈動
社福弱勢
青年世代
科學新知
首頁
主題分類
觀察
觀察
51
社福弱勢
攝影:張智龍
2022-03-09
社區‧共生‧我的家
過往農村社會雞犬相聞的時代,往往只要家裡有事,左鄰右舍都會彼此幫助,這樣互助的精神,如果在現在的社區營造形式來看的話,是一種共生的概念。透過社區所建立的平台,以及各種服務模式,社區居民可以彼此互相幫助,是共生社區最主要的精神。
我們要透過報導帶您認識目前最常見的跨代共生,以及發展中的跨群、跨域共生,看看這些社區的人如何互助生活。
第740集
文字:
張筱瑩
/ 攝影:
張智龍
45
青年世代
2017-09-05
我的老室友
如果年紀大了,你會想住在哪裡?有些人與子女一起住,或是選擇到養老院生活,但如果這些都不是你想要的,有什麼樣的新模式?國外近幾年出現青銀共居的新模式,家中有閒置空房的年長者,將房間租給青年一起共居。
透過交流互動年長者可以從中找到青春活力,青年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讓租屋不限於空間極小的套房,而是一種共居有家的感覺。現在這股風潮也進到台灣,有一群年輕人推行共生公寓,而這樣青銀共居的模式未來可行嗎?
第511集
文字:
文字:
韓瑩
/ 攝影:
鄭凱文
Share
T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