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政治經濟攝影:張智龍
重啟核四行不行
繼去年以核養綠公投以後,今年又有好幾項跟核四有關的公投連署跟進,包括核四重啟、廢核再生、核廢料處理等。核四到底有沒有辦法重啟,也成為2020年總統大選各方人馬交鋒的熱門議題。
核四計畫從民國69年首度被提出之後,到現在已經四十年,歷經五任總統、多位行政院長與經濟部長的更迭,期間風風雨雨。幾度因為民意反對喊停,然後又動工,停工,再復工,台電好幾次提出商轉時間表,不只一延再延,最後都跳票沒有兌現。
主要的原因到底是民意反對?還是核四一直無法通過安全測試的根本性問題呢?最重要的,核四廠的地質安全、附近海域和陸地是不是有活動斷層,會不會威脅到核四廠,也一直沒有被釐清。
第611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張智龍 -
司法人權系列報導:核去何從攝影:羅盛達
無可奈核
核四確定封存,台電月底要提出機組封存計劃,估計每年得花二十億定期維修,讓機組長年保有可以運轉的功效,避免氧化鏽蝕,美國日本都有這樣的例子。不過對核四大家還是有意見,覺得何必為了一座根本無法安全運轉的機組每年耗費公帑? 台灣的核電問題還有得吵!
去年獨立特派員曾推出美國核電系列報導,探討在後福島時代的核能安全趨勢。一年不到,這個議題在台灣風起雲湧,從經濟部推出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政策,到反核大遊行、林義雄禁食,最後政府宣布核四一號機封存、二號機停工,民眾看到聽到的都只是核電廠的輪廓,人云亦云,沒有幾個人真正了解台灣幾座核電廠的現況。
獨立特派員這次深入核四廠,特別拍攝因應核災台電建立的最後一道防線: 斷然處置措施,也就是用福島經驗,模擬一旦遭遇超大型複合式天災,廠方人員如何在可能發生輻射外洩前,第一時間交由第一線人員在全黑狀態下實施斷電灌水銷毀爐心的終極手段。公布了這套斷然處置措施,能不能說服民眾,還有待檢驗。
不過民眾現在可以暫時鬆一口氣,經濟部表示今明兩年電價都不會調漲!但是回頭來看,如果核四不運轉,台灣現有能源該怎麼維續? 核一二三廠勢必要延役。
最先該退休的是核一廠一號機,107年就要到期了,更糟的是暫時儲存用過的燃料棒的池子快滿了,核一廠想另建一座乾式貯存場,計畫還卡在新北市政府,沒過。1954年蘇聯建立世界第一座核電廠,成為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成功典範,大家都認為核電乾淨又便宜,但六十年來卻沒人能解決核廢料終極處理的問題,僅次於美國,擁有59座全世界第二多核電廠的法國就發現,核能發電成本持續增加,過去4年漲了20%,最大原因是維修和安全經費暴增,如果反應爐延役,未來二十年的總投資將高達一千億歐元,這是核能發電最終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接下來獨立特派員要帶您進入準備退役的核一廠,已經四十年的老電廠在還沒有找到替代能源前,能扛下重任延役嗎?
第353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2014-05-27政治經濟
核四的下一步
核四廠動輒得咎成了眾矢之的,最近媒體報導它連續七年一共花了十三億投保核災險,相對於主體結構設備,34年來投資2838億更是一筆龐大的數字。台電上星期給立法院一份最新停建核四後的替代方案,表示如果改建火力電廠,一年供電112億度,是原先核四供電量的六成,完工後每度電價僅漲0.3角,比環保團體建議改成天然氣廠,電價上漲7%來得低,工程可行性也較高,只要在核四廠旁的空地再蓋兩座機組,不必拆反應爐,再增建運煤碼頭,總經費1100億,當然這會增加碳排放量883萬噸。
獨立特派員之前就曾訪問過一位在美國電力公司任職多年退休的台籍工程師,他舉出美國在三哩島事件後有四間核電廠成功改為燃煤跟天然氣發電的案例,應證了核四要改弦更張不是不可能,到底核四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很多反核人士經常把廢核的德國提高再生能源當模範,但台灣畢竟不是德國,日本在311後一度全面暫停核電運轉,因為電力不足,重啟反應爐,但最新消息是福井縣大飯核電廠民眾以安全措施不足向法院提訴,地院5月21日宣判,大飯核電廠三號與四號機組不准運轉,理由是:電力公司一再強調核電關係到電力供給的穩定性及減低發電成本,但許多人的生存權不該和電費相提並論。回頭看核四,是不是也該考慮貢寮人的安全與感受?
核電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身為台灣一份子都應該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沒有自有能源狀況下,大家選擇不用核電,到底未來能源政策是什麼?
第34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土地環境系列報導:公投及格了嗎?
貢寮核四公投20年
爭論多年的核四議題、前一陣子因為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以禁食的手段抗爭、再度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而政府最後也做出封存核四的決定;不過、一些反對核電廠的人士、繼續堅守調降公投門檻的戰場。
而提到公投,其實早在20年前的五月22號、台北縣的貢寮就曾經針對核四廠、進行地方性公投,當時的投票率將近六成、其中有96%反對蓋核四;但是、立法院仍然在兩個月後、通過1125億的預算,開始長達三位總統、12任行政院長、四度追加預算的坎坷命運。
現在核四廠雖然要被送進冷凍庫,但未來如何發展、仍然有許多可能性。而獨立特派員今天就要帶您回到20年前、細數貢寮與核電廠的長年糾葛。相信很多觀眾朋友不知道、台灣在蓋第一座核電廠的時候、最早選定的地點就是貢寮,後來因為地質問題再加上鄉長反對、核一廠才搬到石門。
而暫時鬆了一口氣的貢寮人沒想到、核四廠後來還是找上了門;感覺受騙的居民結合環保團體、展開長期的反核四運動。二十年下來,有人挨告、有人被關,也有人從不中斷地用鏡頭紀錄歷史、拍下了一萬多張反核照片。我們現在就透過這些歷史資料、一起來了解貢寮人、堅持的是甚麼。
第348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李金龍 -
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後福島時代 核電在美國
反核V.S 擁核
台灣的核能發展政策 搖擺未明
獨立特派員 到您到美國
窺核能產業及政策的改變及趨勢
百萬人廢核四環島行腳從十月十號由貢寮起步走,繞東台灣再北上,現在已經到了雲林,預定元旦要到總統府。我們吵了多年的核四依舊在停擺狀況,雖然一度想交付公投,但也撤案了,被質疑的幾大疏失問題,台電找了由核一核二核三廠調來的工程師,和國外專家逐一檢測改善,但一切都在台電內部進行,這麼專業的技術,外界也很難窺一二,究竟台灣能廢核嗎?
至今我們也拿不出更好的核能政策來,很多人舉國外的例子,說台灣為什麼不這樣為什麼不那樣,但從來沒人深究過台灣不能不核電的緣由。獨立特派員今天起將推出核電在美國系列報導,我們的核一二三廠就是由包含奇異在內的美國三大核能機組公司建造完成,幾十年來持續售後服務,賣給我們燃料棒、維修技術和專業工程,它是全球核能機組最多的國家,也對全世界核能管理相關規範影響極大。今天我們就先從三個第一開始看起: 全球核能機組最多、人類核能史上第一場核災三哩島事故、以及目前最老的牡蠣溪核電廠,在日本福島核災後,美國核能產業及政策也有所改變。
第323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