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政治經濟攝影:羅盛達
征戰北極圈 芬蘭的抉擇
俄烏戰爭後,長期保持中立國的芬蘭和瑞典決定加入北約組織,經過快一年的時間,芬蘭在4月4日正式成為北約第31個會員國。
芬蘭已經連續六年蟬聯世界最快樂國家的冠軍,不過芬蘭和台灣很像,都與軍事強權比鄰而居,芬蘭與俄羅斯有長達1300多公里的邊界,更和蘇聯有過兩次慘烈的戰爭。
芬蘭成為北約生力軍,象徵北約東擴,更讓北約深入北極圈,有更大的影響力。北約和芬蘭的這個抉擇會讓和平越來越近?還是漸行漸遠?
確保國家安全的同時,芬蘭也不忘在科技發展與人性服務間繼續前進,距離北極圈最近的城市奧盧,成為6G科技城的火車頭,這股創新能量更帶動服務設計的蓬勃發展,讓芬蘭人享受科技的同時,人性需求也能被細膩的照顧。
第797集
文字:陳廷宇 / 攝影:羅盛達 -
-
政治經濟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核廢何從-瑞典半世紀核平路
芬蘭核廢永久處置場所採用的多重障蔽處置法雖然是由瑞典研發,但相較於鄰國芬蘭的處置庫已經接近完工,至今瑞典政府卻還沒有通過建造處置庫的執照。因為瑞典有比芬蘭更複雜的審核體系,而且核能政策多年來搖擺不定,在九○年代剛開始選址的時候,民間也出現激烈的抗爭。
這些特點跟台灣的處境很像,不過瑞典核廢處置公司及政府,以公開透明的態度來進行溝通。核電廠甚至拿出高達6.5億台幣的建設基金,鼓勵自願設置處置庫的地方來競爭。甚至每年都會在地底450公尺深的地下實驗室舉辦馬拉松比賽,讓民眾從地底跑回地表,為的就是希望讓民眾更了解實驗室的工作及核廢料處置的旅程。這些做法能夠獲得民眾的信賴嗎?
第600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2014-07-15土地環境
地底的最終一戰
這兩天台灣各地飆高溫,用電量激增,但離夏天結束還久的呢?台電預估、今年暑假的用電紀錄將會持續翻新。而在用電量很難降得下來、各界又反對核能的情況下,未來的電力來源要從哪裡來呢?國內外部分人士主張、這個問題或許還是得從如何提高核能安全來解答。
先前獨立特派員播出了無可奈核系列報導,深入正在進行封存的核四、以及即將屆滿除役年限的核一廠。核一目前最緊急的狀況就是、暫時存放廢燃料棒的池子快滿了,必須趕快通過環評、啟用乾式貯存場。核廢料該怎麼處理,一直是各國最頭痛的問題,目前只有北歐的瑞典和芬蘭、規畫完成高放射性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因為地點的選擇真的非常困難。公視記者這一次到芬蘭、深入地底下五百公尺,在全長四十公里的坑道當中、帶回第一手的珍貴畫面,帶您一起來看看。
芬蘭對高放射性核廢料的處置技術、是從瑞典修改而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們先建造地下450公尺深的硬岩實驗室、進行各項貯存技術的實驗,整個時間長達十年,未來要使用的零件和作業模式、都是在這裡開發出來。這一些相關過程是首度對台灣媒體開放。主管單位以審慎的態度和紮實成果,贏得芬蘭人民的信任,而面對反核團體的質疑也都坦然面對,為彼此之間營造了相當大的對話空間。這些經驗很值得我們參考。
第356集
文字:其他 / 攝影: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