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
-
-
-
公共安全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蘇花悲劇省思
-
土地環境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永續台灣
【機會與挑戰】
聯合國曾預測,2050年,全球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約是五十億人,會居住在城市裡。而大量人口群聚的地方,代表的是地球資源會被大量消耗。為了避免地球資源耗竭,2015年,聯合國正式啟動了「永續發展目標」,確保現存人口的環境、社會、經濟方面,健康發展的同時也不犧牲未來世代的環境,這樣的目標,已經成為各國都市發展的趨勢。
反觀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是地區高度都會化的結果,我們也正走入資源枯竭的窘境。面對永續城市這個大議題,台灣的現況如何?又有什麼樣的優勢和挑戰呢?
【親水迷思】
受到永續城市的影響,台灣不少沒落的角落,經過重整,得以重生成為都市新亮點。台南的河樂廣場就是個例子。它的原址是過時的商圈,經過市府重新規劃,鹹魚翻身,成為觀光客的打卡熱點。只是,號稱親水公園的河樂廣場,卻和國際間討論的親水公園概念,相去甚遠;台中的綠川也有類似的盲點,原因在哪裡?
【循環與再生】
在台灣,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大都市或小地方,正在朝永續城市精神的方向發展。即便只是一件小的事情,或一個小改變,就可以讓整個地區變得不一樣。
就像台南官田區,有全台最多的菱角產量,本來農業廢棄物菱角殼,成為頭痛的地方垃圾,後來透過區公所的巧思,將菱角殼燒製成可以賣錢的生物炭–菱殼炭。不但解決了汙染,還帶動了當地的經濟。
還有桃園中壢的老街溪,原本惡臭惱人,人見人嫌,後來縣政府依循自然的生態工法,整治有成,恢復了老街溪原有的生命力。現在的老街溪,成為帶動當地人文文化的母親之河。
第686集
文字:萬真彣 / 攝影:黃政淵 -
-
-
青年世代攝影:周明文
體檢520-蔡政府的青年課題
2020年1月總統大選蔡英文總統再度連任,也在520舉行就職典禮。獨立特派員推出《體檢520特別報導》,檢視過去四年的執政成果,及未來四年的方向。
這次總統大選投票前夕,各地火車站及高鐵出現非常多返鄉投票的年輕人,他們是這次選舉的關鍵選票,也讓小英總統以817萬多票創下歷屆總統大選史上最高得票數。這次選舉,蔡總統得到廣大年輕人的支持。
不過根據勞動部在今年3月公布最新青年勞工就業狀況的調查顯示,15-29歲的青年每人薪資平均為31603元。台灣青年面臨的困境是低薪、高房價、高租金,讓現在的八年級生青年世代必須得身兼數職,才能負擔生活支出。
再加上台灣城鄉差距大,很多年輕人都往都市發展,蔡總統在競選時,也都明確指出現今青年面臨的困境。要如何面對與解決,需要政府有更積極的作為與對策。
第64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人物故事系列報導:在勞動之外,更清晰的移工面貌!
移人的夢田
-
-
司法人權文字:邱惠恩攝影:鄭仲宏
性騷擾共犯結構 #MeToo
-
-
司法人權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跨國同婚未竟之路
-
醫療公衛攝影:袁宏書
土耳其百年強震
土耳其強震已經超過2週,建築物全倒或震毀約30幾萬棟,連世界文化遺產「加濟安泰普城堡」也無法倖免。目前有四萬多的土敘民眾罹難,百萬災民無家可歸,比日本311東北大地震傷亡還要嚴重。根據日本的地質調查單位透過衛星觀測分析,土耳其因為受到這次世紀地震影響,國土平均位移三公尺。
土耳其大地震不斷,主要是它位處三大板塊地震交界處,境內有東安納托利亞跟北安納托利亞兩條大的斷層系統,分別超過500-1000公里長。這次重創土耳其的兩個強震,就發生東安納托利亞斷層分支系統斷層上。
回顧土耳其地震歷史,這兩大斷層系統都曾經有大地震發生的紀錄,加上又是屬於非常大型的滑移斷層,破壞集中在斷層兩側的建築物,才造成這次慘重的災情。強震之後,土耳其未來還有哪些挑戰?漫長的重建之路如何開始?
第789集
文字:李瓊月 / 攝影:袁宏書 -
-
-
政治經濟系列報導:台海新常態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裴洛西台灣行/隱形的戰場
【裴洛西台灣行】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2日旋風訪台,繼1997年美國眾議院議長金瑞契之後,裴洛西是本世紀美方來台最高層級。在中國的反對聲中,他不但來到台灣,拜會總統府、立法院、企業界,甚至還跟來自中港台的人權人士見面。
裴洛西在總統府直言,美國不會背棄對台灣的承諾,不但讓此行程成為世界媒體關注的焦點,更挑動了中國敏感的神經。裴洛西才剛走,中國就展開軍事演習,台海危機迅速增溫,一系列對台灣的經濟制裁,也讓產業措手不及。到底裴洛西這趟台灣行,對台灣而言有什麼重要的意義、未來又將造成那些影響。
【隱形的戰場】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中國展開大規模軍事演習。事實上,這幾年兩岸間的角力攻防有一個隱形的戰場交火激烈,使用的武器是看不見的資訊,其中包含大眾所熟知的認知作戰。接下來的報導要帶您了解,認知作戰如何發揮以及透過哪些媒介滲透。
第762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
醫療公衛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春節返鄉Omicron大作戰
快過農曆春節了,很多海外遊子都想返鄉跟家人、朋友團聚,不過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隨著民眾搭機返台,迅速入侵台灣社區。上週境外移入及本土Omicron個案已經超過三百例,而從桃園機場延伸到中壢聯邦銀行、西堤餐廳、校園及職場的本土個案,也已經超過五十例,目前還在繼續延燒。
國外返台的春節返鄉潮為何會帶來社區傳播?這次春節專案原本就有14+0、10+4、7+7三種方案,讓民眾選擇,基層民政、衛生及交通體系因應複雜的檢疫方式,原本就已經大動員,但還是抵擋不了Omicron傳播迅速、潛伏期短的特性。指揮中心也迅速修改檢疫政策,甚至提前開放施打第三劑疫苗,展開對抗Omicron的春節防疫大作戰。
第734集
文字:林珍汝 / 攝影:賴振元 -
-
醫療公衛攝影:周明文
醫院財報下的祕密
醫院財報下的祕密特別報導,深入探討在台灣健保制度下,醫院必須在醫德與營運的兩難中找到平衡的困境。一般人都會以為醫院賺的錢應該都來自醫務收入,但其實在台灣很特別,醫院最主要的盈餘是來自業外收入,像是醫院委外經營美食街和停車場所收的租金收入。
台灣的健保便宜,給付給醫護人員專業技術的費用並不高,醫院在醫療本業經營困難,於是醫院買藥賺藥價差,而自費項目更是很大的重要財源。
醫院營利以藥養醫、以醫材養醫,這些都因為健保目前還是以論件計酬為主,醫院盈餘則必須要靠醫師多做業績,或者是為病人創造更多自費需求來維持。造成大醫院靠美食街、停車場和自費項目賺錢,而偏鄉醫院經營則越來越辛苦的現象。
醫院的設立除了私立醫院以及社團法人醫院具營利性質,其他像公立醫院,還有財團法人醫院都是屬於非營利性質。醫療財團法人是由捐助人,捐助一筆財產,而其在捐贈以及醫院營運時已享有很多稅賦減免,因此必須具有公益性。
台灣醫療財團法人目前有53家,全台19間醫學中心,有14間是財團法人醫院。但是,醫改團體根據醫院歷年財報分析發現,台灣一些財團法人醫院與母企業集團的關係交易十分密切,有的透過承租的方式,有的是利用捐款,還有是去購買並持有母企業的股票,使一些財團法人醫院儼然成為財團的小金庫。
第707集
文字:張筱瑩 / 攝影:周明文 -
-
-
-
醫療公衛文字:林珍汝攝影:賴振元
過勞病了嗎
-
-
-
醫療公衛文字:張筱瑩攝影:周明文
打開大腦黑盒子
-
-
-
政治經濟文字:萬真彣攝影:黃政淵
【卓越大賞】車界帝寶專利戰 車主篇